在暖氣片安裝環節,進出水方式的選擇常被忽視,不少人認為“只要能通水就行”。實則不然,進出水方式直接決定暖氣片內部水流分布,進而影響散熱效率,甚至關系到供暖穩定性。掌握不同進出水方式的特點,才能讓暖氣片發揮好的供暖效果。和冬友散熱器一起來看看吧。
同側上進下出:主流之選,散熱高效穩定。這是目前最常見的安裝方式,進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暖氣片同側,進水在上、出水在下。這種方式下,熱水從頂部進入后,能順著暖氣片內部通道均勻向下流動,充分與散熱片進行熱交換,散熱效率可達95%以上。其優勢在于水流阻力小,不易產生氣堵,且安裝時管道布局簡潔,適合大多數戶型和暖氣片類型,尤其推薦用于客廳、臥室等主要供暖區域。
異側上進下出:散熱均勻,適配復雜場景。進水口在暖氣片一側頂部,出水口在另一側底部,形成對角水流。熱水在暖氣片內部呈對角線流動,流經路徑更長,能更全面地覆蓋散熱片各個區域,散熱均勻性優于同側式。不過,由于水流需要轉彎,阻力略大于同側式,散熱效率會稍低1%-3%。這種方式適合暖氣片較長或安裝空間受限的情況,比如狹長型走廊或定制尺寸的暖氣片。
下進下出:隱蔽性強,散熱需注意排氣。進出水口均位于暖氣片底部同側或異側,管道可埋于地面或踢腳線內,視覺上更整潔,適合追求裝修美觀的用戶。但這種方式下,熱水從底部進入后易形成“短路”,部分熱水未充分散熱就從出水口流出,散熱效率比上進下出低5%-8%。安裝時需特別注意在暖氣片頂部安裝排氣閥,定期排出內部空氣,否則氣堵會進一步降低散熱效果。
上進上出:特殊場景適用,慎選常規空間。進出水口均在暖氣片頂部,水流直接從一側進、另一側出,流經散熱片的時間短,熱交換不充分,散熱效率最低,僅為上進下出的70%左右。一般僅用于老房改造中管道無法改動的特殊情況,不建議在常規居住空間使用。
選擇進出水方式時,需結合暖氣片類型、安裝位置及裝修需求綜合判斷。優先推薦同側上進下出或異側上進下出,若追求隱蔽性則選下進下出并做好排氣措施。冬友散熱器提醒,安裝時務必請專業師傅根據實際情況規劃,避免因方式不當導致“暖氣買得好,散熱卻不好”的問題。